给测试一个可以‘测试’的环境
May 12, 2016 · 1 minute read · Comments开发
给测试一个可以‘测试’的环境
也算是一点心得。随便聊几句,感受下。
现在的软件开发,至少有两个环境,一个是测试环境,用来开发、更改、调整代码,只提供给内部使用的环境。另一个是正式环境(线上环境),提供给外部使用的环境。当然,一般还有一个灰度测试环境,用于从测试环境到正式环境的缓冲带,给内部使用真实的环境。
废话说完。 说实情,也是我准备更改的一件事情。不能给测试提供一个,可以有效用来进行测试的环境。 测试本身,是存在大量重复和冗余工作,这点无法消除。但的确也存在,不必要的重复和冗余,导致测试的工作即便和饱和,但产品的质量却仍然得不到一个很好的保证。(加上,我们的测试比较嫩,更容易被开发忽悠)。
- 提供给测试的环境不完整!对于测试来说,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拖累,对于项目来说,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,会让项目的所以协作者都误以为达到了某种节点或者里程碑,但事实上,这本就应该是未达到测试标准。偷换了概念,用不完整掩盖未达标,从而将工作转移到了修复和维护上,自然加重了测试的工作量。可怜的是,包括工程师在内,都不是有意为之,因为工程师在这个环节中,也是受害者——提测后的压力本就大于开发期的压力。
- 提供给测试可以调控状况的能力!在阶段性测试中,经常会遇到,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,导致测试频繁的(过度频繁的)要求开发提供响应的状况,双方都在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相互等待和相互影响,这是一种高额成本的损耗,而且相当没有意义。(简单举例说明,测试经常需要开发更改标志性时间戳,更改对应账号的参数,更改客户端请求不同服务器等)事实上,这不仅仅是损耗,还有可能在相互的更改中,忽略其他相关的问题。这点颇有心得,开发总会忽略一些调控状态的输出,但如果发生一个测试经常会要求更改的状况的话,开发本就应该提供相应的输出。
- 给测试足够的否决权!说完两个硬环境,说一个软环境。测试本身有否决开发的权利,当然这点我们团队做的有些缺陷,仍然在补全中,但毋庸置疑。而我这次想说的却是,测试也有相当一部分否决产品的权利。这点我想了很久,对于小团队来说,测试是项目输出的第一道守护,很大程度上,测试对于项目输出的具体形态有着相当大影响,如此,否决产品很大程度上能制约乱改乱加现象,同时也能维护住成本。
所以,尽早构建CI,绝对是测试的福音。自动构建系统,至少满足两点。 1. 不依赖开发,只需要开发做不定时的维护就可以。 2. 可以提供多种环境的构建。 3. 可以自动发布。